山易林

花滑/码字儿 原创为主 偶有同人 见合集

【原创】公无渡




 为了见上那人一面,方子野已两日两夜水米未打牙。




 




 




 胡人入关经年,江山易主。其时塞北苦寒,凛冬时节更甚。是夜飞雪满天,朔风乱舞,地上早积了数寸白雪,只映得天光通明,老树枯枝劈剌剌直刺高空,天地间一片苍茫干净。




  旷野白原间,方子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,深一脚浅一脚大步独行。忽闻秸秆焚烧之气,猛地抬头,果见远远灯火温暖,竟是处杏帘人家。“运气!”这下大喜过望,方子野大笑几声,拔足赶去,想那烧酒炭炉之美,一时连身上寒冷都忘了。




  到得近前,他倏地停步。原来那酒家窗外赫然一支羽箭,半截没入雪中。窗上好大一个破洞,隐隐听里面人声嘈杂,箭是从里面射出来的。方子野放轻脚步,顺窟窿就里看去,店家堂中散散落落站了七、八人,官兵打扮各执兵器,成合围之势,刀尖所指的竟是个端坐轩举的青年公子。




  只听为首的军官厉声喝道:“刘言卿,还不束手就擒?”公子好皮相,却满面乖张桀骜之色,严冬时节只穿了一件单袍,越发显得挺拔如竹。既不答话也不抬眼,只微微冷笑,自斟自饮如在无人之境。




  军官大怒,正要说话,蓦地里砰然大响,酒家店门两面大开,朔风挟雪转瞬间灌了个满堂。一人满身罩雪,身披蓑衣,也看不清面貌,大笑声中踏进堂来。将那蓑衣斗笠往地下一抛,大剌剌坐了下来,拍案朗声喝道:“店家,酒来!”




  众人皆是一愣,侧头去看他。但见他背上负剑,英气逼人,须根未净,三十不到年纪,双目如电,在众人身上滚了一转,忽地大笑道:“八个欺负一个?”此话一出,堂内诸人脸色皆变,军官骂道:“官爷办案捉这汉人,诛讨逆党。狗杂种,劝你少管闲事,再胡言乱语,就治你同罪!”




  没想到这人听罢,慢悠悠站起身来,无赖笑道:“我本不想管,但你要是这么说,我偏要管上一管!”话音未落,足下飞起,竟将脚边偌大一个炭盆挑飞起来,直扣向军官面门。炭盆离空,炭块四溅,众军士四下里闪躲。就这么一晃神的功夫,那公子一拍案几,飞身而起,手持火箸径往军士刺去。他面相斯文,手下却极果决狠辣,顷刻间八个军士悉数倒地,却均是被伤了腿部站立不得。公子冷笑道:“公门鼠辈,没的脏了我的手!”剑客在旁抚掌大笑,两下敞开大门,一脚一个把堂里的军士尽数搠了出去。两人方才回堂,要了温酒小菜,相对而坐。




  见剑客酒足饭饱,公子温颜拱手道:“不敢请问阁下台甫?”剑客挥了挥手,大笑道:“方子野!”说着揽住了身边酒坛,冷电般的目光投在公子身上,道:“你就是刘言卿?”不待公子回答,兀自满斟一碗饮下,忽地长笑不绝。公子皱眉道:“为何发笑?”方子野道:“我笑这世上的事,皆是踏破铁鞋无觅处。刘兄弟,我自襄阳来到塞北,正是受一位好朋友之托,前来找你。”刘言卿一愣,道:“不远千里?”方子野笑道:“不远千里!”




   刘言卿心下一热,见方子野卸下身后包袱一抖,掉出几本小册子来。随手翻开,满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篆。却听方子野道:“襄阳张怀之,托付我把这东西交付给塞北刘言卿。读书人的东西我不懂,但东西既然送到,这一番也算大功告成。”刘言卿笑道:“我从未见过怀之,诗书往来罢了。"说着翻看手中书卷,看着看着脸色却变了,忽地抬头道:“这是他毕生所学所撰,为何交给了我?他现在人在何处?难道…”方子野沉默半晌,沉声道:“朝廷几次三番迫他出山当鞑子官,他总是不肯。这一次鞑子起了杀心,他也不愿逃,终究是…”心下伤痛,后半句没有说下去。刘言卿垂目无言,翻至最后一页时,但见上书一行小字,字迹挺拔遒劲: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死去何所道?托体同山阿。




  方子野抱臂睨去,见刘言卿终于放下手中书册,容色间了无悲意,只呆呆出神,将几本册子小心放入怀中,在碗中倒满了酒,以箸击碗,纵声唱道:"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!知我者,谓我心忧;不知我者,谓我何求。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"唱至最后一句,忽然泪如雨下,纵声痛哭。方子野浑不解诗中意味,但听得刘言卿泣不成声,悲极怮极,也不禁要流下泪来。却见刘言卿站起身来,高举手中酒碗向方子野朗声道:"子野兄义薄云天,今日且请满饮此杯。"方子野亦斟满一碗,二人皆一饮而尽。刘言卿却又倒一碗,健步走到屋外,对着那正南方向,一碗烈酒尽数淋于白雪土地之上。




  方子野看他两颊通红,仍是怮绝之色,歌哭无常,知此人乃至性之人,长此以往必然折寿,上前拍了拍他道:"人生在世,哪有不死之人?生来无牵死来无挂,也不过是生者徒增伤悲罢了。得友如此,怀之地下有知也必欣慰。"说罢,一把揽住刘言卿肩膀哈哈大笑道:"方子野今日也走了大运,交到你这么个朋友。嘿嘿,来日再聚,非要痛饮一场不可!"刘言卿亦笑道:“他日若相逢,定当浮一大白!”二人相视而笑,随即各自转身,一个向南,一个向北而去。




  方子野行得数步,听得风雪声中刘言卿的声音远远传来,似哭似歌:




  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!渡河而死,其奈公何?” 一瞬间只觉心头酸痛已极却豪气丛生。




 




  这正是:名编壮士籍,不得中顾私。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!




 




后记:得一神交知己是文人之节、为朋友千里驱驰为江湖之义、将身许国抛生忘死是为正气;节、义、气揉在一起,就是武侠。




 




灵感来源: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




         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




引用:1.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
[译文] 再也没有比生别离更加令人悲伤,没有比新相知更加令人欢欣的了。
[出自] 《楚辞·九歌·少司命》




      2.死去何所道,托体同山阿:




[译文]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,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,(最后)和山陵同化而已。(山阿:山陵)




[出自] 《拟挽歌辞三首》




      3.“知我者”段——《诗经·黍离》




      4.公无渡——诗中描述一狂夫不顾河水汹涌只身过河,他的妻子在后边呼喊着却不能阻止,狂夫坠河溺水而死的场景,表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。




      5.视死忽如归




[译文]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,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。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,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。




[出自] 《曹植-白马篇》

评论(8)

热度(40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